统帅心系百万兵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主席关注最多的是基层,牵挂最多的是士兵,数十次走边防、上哨所、进班排,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,为基层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,全军基层面貌格局为之一新。前不久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》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连日来,第74集团军结合上级要求,组织直属部门和所属部队的机关干部到基层当兵蹲连,深入一线调查研究。本报记者也随他们到基层了解当兵蹲连、调查研究的情况,采写了一组稿件,供大家参考借鉴。
——编 者
融入,当兵蹲连“第一课”
——第74集团军某旅机关干部当兵蹲连微观察①
■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周俊谊 通讯员 许浩杰
前不久,第74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范海南到场务四站连当兵蹲连。来到连队,范海南放下背包,并没有急于收拾行囊和床铺,而是先在连队转了转,跟大伙儿聊聊家常,说说班排最近的工作,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自然。
进门不问住在哪,先问最近在忙啥。范海南这种“接地气”的融入方式,给连队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更出乎一些官兵意料的是,说是来蹲连调研,但接下来的几天,范海南并没有急于就某个问题找官兵了解情况,也没有组织谈心谈话,更没有动笔撰写蹲点报告,而是像普通一兵一样,每天按部就班参加连队各项工作,休息时间同大家一起娱乐,饭后跟大家一起打球、跑步,慢慢跟大家交起了朋友。
这样的蹲点方式,看起来平平无奇,实则很有效。来连队没几天,范海南不仅能叫出每名值班员和值日员的名字,对连队的大小工作更是掌握得十分详尽。当他与大家聊起工作时,大家自然是知无不言,纷纷吐露心声。
像范海南一样,该旅一批领导和机关干部到营连班排当兵蹲连,融入基层成了他们的“第一课”。
驻守在一座小山边的场站犬班,每天的工作就是训犬和站岗执勤,这样平凡而又寂寞的工作,也让官兵养成了沉默坚毅的性格。这可让前来当兵蹲连的宣传科干事周天宇犯了难,大家都不愿说话,总是埋头干自己的事,要了解情况从哪入手?
经过细心观察,周天宇发现,每天训犬的时间是大家心情最放松的时候,也是话最多的时候。一次训练间隙,周天宇即兴以军犬名字的由来为话题,让大伙聊聊给军犬起名的故事。没想到,一下就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。
见这种方式奏效,周天宇又见缝插针,以闲聊和拉家常的方式,陆陆续续跟大家聊起了今后的工作打算。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,认真帮每名战士做一对一的分析规划。周天宇的真诚,让大家渐渐打开心扉,对他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。
蹲连干部的心放在哪里,基层官兵最清楚。在记者跟踪采访过程中,该旅不少官兵也谈到过去的一些现象:个别机关干部白天跟着连队,晚上回机关;还有的机关干部虽然人一直待在连队,但整天处理的还是机关工作……
如今,这些问题已得到很好纠治。前不久,当兵蹲连的旅侦察科参谋陈景顺正准备随班排参加夜训,一个电话突然打到连队找他。官兵们都以为陈景顺肯定要请假赶回机关,没想到他对电话那头说:“我正在当兵蹲连,请你转拨我们科的办公电话。”说罢,又继续跟随大家出门夜训。这个举动,让在场官兵感到很亲切。
睡兵床、端兵碗、干兵事,不少细节让官兵们津津乐道:有战士习惯性地喊机关干部“首长”,可是他们坚持让战士称他们姓名;机关干部不仅自己排队打饭,还与普通战士一起到炊事班帮厨;机关干部参加连队训练,坚持跟连队官兵一起参加考核……
“想要融入基层,全凭一颗真心。”记者与官兵深入交流中,某营无人机连班长郭忠乾说:“正是这一件件小事,构成了基层的工作生活。这些细节,说明他们是真心来蹲连,是真心来了解基层情况、解决困难的,心与心的距离自然就拉近了。”
身近了,就会有细致入微的发现;心近了,就会有生动鲜活的感受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当兵蹲连的日子,机关干部们从集合站队、站岗执勤、帮厨做饭等细节做起,一点点走近官兵,一点点观察基层。大到营连战备库室建设规划,小到连队点名时间长短,这些问题矛盾被蹲连干部们一一拉单列表,表示一定即问即办、一抓到底。
当兵蹲连,捧出真心见兵心。蹲连的日子里,该旅某场站政工股股长蒋益伟不仅手把手帮带连队抓建,还对每名官兵的现实需求十分上心。一名战士对财务报账流程不熟悉,向他求助,蒋益伟立即一一认真解答。蹲连结束,大伙儿都依依不舍:“蒋股长,真希望你再来我们这儿蹲连!”
蹲连心语
当兵蹲连是个寻找初心的过程
■朱 江
当兵蹲连,与连队官兵一起摸爬滚打,我真切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热血,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与真挚。领导机关只有经常深入基层蹲一蹲,到班排住一住,找官兵聊一聊,才能更好了解基层工作生活的实情,才能更好地把责任扛在肩上。
当兵蹲连,是个寻找初心的过程。机关干部不仅要落实“五同”,还应放下架子、扑下身子,自觉从出操站队、动手叠被、站岗执勤、帮厨做饭等细节做起,坚决防止“搞特殊”和“被特殊”,在落实落小落细中融入官兵、观察基层、反思自身。
基层如镜,兵心似秤。你是谁?为了谁?你的心里到底有没有兵?基层官兵最清楚。当兵蹲连经历,让我深深感受到,领导机关只有时时刻刻把官兵记在心里,捧出一片真心来,多做减压减负、暖心宽心的工作,才能让官兵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感、幸福感、归属感,领导机关才能收获更多的信任和支持。
本文刊于5月10日解放军报08版
解难,这次不比数量比质量
——第74集团军某旅机关干部当兵蹲连微观察②
■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周俊谊 通讯员 李珏宏
上等兵杨雨没想到,与当兵蹲连的一名机关领导一次偶然聊天,竟给全旅有转诊需求的官兵带来了便利。
上月,第74集团军某旅一名机关领导到作战支援营防化连蹲连时发现,有的官兵连续两周出现在转诊名单上。经过仔细了解得知,他们的病情其实并不复杂,转诊一次应该可以把病看完。
官兵为何要连续转诊?带着疑问,这名机关领导找到几名官兵,跟他们聊了起来。听到领导询问,上等兵杨雨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,心想:莫非是自己转诊次数太多,被领导盯上了?
接下来,这名机关领导首先说党委和机关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,然后耐心询问他们有什么难处,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。
看看挂着列兵军衔的机关领导和蔼的面容,杨雨紧绷的心渐渐放松下来,如实道出了原因:“主要是医院挂号排队的人太多。咱们驻地离市区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,我们看病的时间十分有限,往往做完检查就没时间就诊了,只能等下一次转诊机会。”
趁热打铁,这名机关领导又深入调研发现,不少官兵不能一次转诊把病看完,往往需要二次转诊甚至三次转诊才能得到诊治。同时,由于基层每次转诊的名额有限,一些需要转诊的官兵不得不后延时间,时间长了,还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控制和康复。
“官兵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,必须尽快优化完善转诊机制和方式方法,让官兵能安心看病、把病看到位!”不久后,该旅党委一班人研究决定,增加转诊看病的时间,并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,适当增加转诊名额。
这项规定一出台,基层官兵纷纷点赞:领导机关走进班排解难帮困,真正把好事办到了大家的心坎上!
一件小事,缘何能换来官兵由衷好评?蹲连干部胡枭深有感触:“把官兵关心的事当成要紧事,才能把实事办到心坎上。”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:以往当兵蹲连,有的干部把问题收集了,却没有后续措施;情况做了调研,却没有可行性对策。还有的单位要求机关干部带着“任务”蹲连,用办实事的件数来衡量蹲连实效,但由于每个连队的实际情况不同,有些困难立足连队自身就能解决,如果蹲连干部插手干扰,反而会“添堵”。
该旅领导告诉记者,在今年的当兵蹲连工作中,他们从实效出发,改变以往数字定乾坤的做法,不比数量比质量,督促机关领导和干部将功夫用在服务练兵备战的具体成效上。
前几天,在工兵连蹲点的旅作训科参谋王维,连续几个中午都没能睡好。原来,连队的排房未安装窗帘,正午太阳高照,房间的光线晃眼,影响了睡眠。这件事解决不好,直接影响连队官兵一下午的训练。
事情虽小,却关系到连队战斗力,他们为啥迟迟不办呢?一聊才知道,原来连队也曾有过采购窗帘的打算,但是经费该从哪里出?该怎么用?该走啥流程?大家也拿不准最新政策。
了解情况后,王维当即致电相关科室咨询政策法规,并协调相关人员以此为契机进行了一次政策宣讲,不但让工兵连官兵用上了新窗帘,还帮助基层官兵增强了对政策的了解。
进班排更容易发现真问题,用心用情,好事才能办到官兵心坎里。说起旅机关干部蹲连期间办的实事,官兵印象深刻:卫生科科长林建武在某火力连蹲点期间,根据季节性疾病高发特点和训练强度,手把手教炊事班制订营养食谱;部队管理科参谋黄云龙,给连队带去了更加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;信息保障科科长何胜,帮远散点位解决了上网用网问题……
营房改善了,设施齐全了,工作理顺了……该旅基层营连的这一幕幕变化,在机关干部当兵蹲连期间和之后接连发生。
“是敷衍还是真心,官兵心里有杆秤。”尽管这批机关干部当兵蹲连已结束,但温暖一直持续。坦克五连连长肖亮说,如今蹲连干部把官兵的难事放在心上,大家不用担心提出困难后出现“石沉大海”的情况了。
蹲连心语
发现问题考眼力 解决问题验真心
■龙旺维
作为一名机关干部,调研帮困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在当兵蹲连过程中,我深刻地体会到,发现问题考的是眼力,解决问题考验的则是真心。
调研中,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,这些问题可能是官兵的实际需求,也可能是工作中的难点和堵点。发现问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眼力,能够站在官兵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。只有这样,才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,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。
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。解决问题需要用真心实意为官兵服务的态度,需要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难,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。只有这样,才能够让官兵感受到领导机关的关心和支持。
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领导机关的工作不仅仅是管理和指挥,更是为官兵服务。只有真正地关心基层的需求和困难,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,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和领导的真心真情。我会一直坚持真诚为官兵服务的原则,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,让我们的部队更有战斗力!
本文刊于5月11日解放军报08版
帮建,“经常联系”不再是客套话
——第74集团军某旅机关干部当兵蹲连微观察③
■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周俊谊 通讯员 龙轩磊
岭南大地,暖意融融。对第74集团军某旅通信值勤连下士张晶来说,连队日渐丰富的文化生活让她更加温暖和惬意。
走进学习室,官兵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各类图书,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;走进健身房,官兵在运动中大汗淋漓,健身成为连队新时尚;走进娱乐室,军营唱吧机、多功能棋牌桌等让官兵驱散了工作训练的疲劳。
“如今,连队文化建设百花齐放,当兵蹲连的机关干部功不可没。”张晶告诉记者,虽然机关干部当兵蹲连已结束半个多月,但就在最近这几天,此前在连队当兵蹲连的旅机要科参谋许珂江川还和宣传科干事一起,为连队舞蹈房的翻修出谋划策。
作为以女兵为主的连队,每逢文艺晚会,该连都会排练几个舞蹈类节目,连队专门腾出一间空房作为舞蹈房。但几年使用下来,舞蹈房的地板出现明显空鼓、翘起,不仅不便于官兵排练,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。
官兵正愁怎样修缮舞蹈房时,许参谋来到连队当兵蹲连。在和官兵一起生活的过程中,她发现了这个问题。连队的舞蹈房、图书室、娱乐室等文体活动场所,虽然满足“有”的要求,但并不能适应官兵生活和工作需要。返回机关后,她迅速联系相关科室研究帮建方案。敲定方案后,她又与相关人员一起来到连队现场测量、设计翻修……
机关的悉心帮带,让连队官兵感动,也激发了他们加快自建的活力。很快,一批新的文体器材进入购置计划,不仅舞蹈房翻修一新,健身房的“动感单车区”“瑜伽拉伸区”等场所整修、新建也正在持续推进,官兵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
连队文化建设与许珂江川的本职业务关系不大,蹲连结束后,她本可以移交给对口科室承办,为何如此上心?
记者了解到,以往蹲连结束,蹲连干部收集的矛盾困难往往直接移交给对口科室,蹲连干部很少再继续过问。蹲连就像一次性任务,时间到了工作就结束了,一些简单的、短期的矛盾困难能当即得到解决,但新的问题出现时怎么办?
“当兵蹲连不能图‘一时热度’,帮建基层关键在于做好‘下篇文章’。”在今年的当兵蹲连中,该旅党委研究决定:将当兵蹲连与“常委包营、科连挂钩”帮建计划统筹推进,让每名蹲连干部成为挂钩连队的“帮建联络员”。此外,他们还建立蹲连干部和对口科室“双效问责制”,要求不仅对口科室要承办相关任务,蹲连干部也需要帮助连队官兵跟进完成情况、监督帮建质效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成为连队官兵的知心朋友,离开连队时的一句“经常联系”不再是客套话。
连日来,该旅人力资源科科长张刚伟有了“甜蜜的烦恼”,主动打电话咨询法规政策的官兵越来越多。他在某通信连蹲点期间,针对军士培养、福利待遇、军官交流等热点话题,已经给基层官兵开展了数次“面对面”答疑。蹲点结束后,面对官兵的电话咨询,他依然一一耐心解答。
“并不是先前的宣讲不到位。”张刚伟认为,政策法规虽然是相对固定的,但每名官兵的现实条件、成才路径存在差异,而且随时可能发生变化,所以也就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。面对官兵的疑问,如果机关干部不耐心解答,这不仅不利于解决官兵现实问题,也有损机关形象。所以,无论蹲连与否,都需要机关办事更加耐心一些、细致一些。
“当兵蹲连只是机关干部作风形象的一面镜子。当兵蹲连结束以后,大家应该怎样去开展工作,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和值得关注的问题。”在该旅蹲连的一位集团军领导说,持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,是下一步党委机关的努力方向。
“官兵家属看病就医享受优惠政策具体如何办理”“不同专业晋升高级军士资格条件如何把握”“装备缺编专业岗位如何防止能力断层”……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此次当兵蹲连给该旅全面建设带来的辐射效应持续不息。随着越来越多机关干部与基层官兵建立紧密联系,党委机关与基层官兵的心越来越近,产生的共鸣越来越多,抓建工作越来越有默契。
蹲连心语
把“家里的事”放在心上
■张 龙
“欢迎常回家看看。”蹲连结束时,不少领导和机关干部都听到连队官兵这样说。这句话,不仅说明基层官兵已经把领导和机关干部当成了连队的一员,盼着领导和机关干部多回连队走动;也表达了对领导和机关干部未来工作的期盼,希望领导和机关干部回机关后还能一直把“家里的事”挂念在心上。
融入基层,不在一朝一夕;服务基层,贵在长长久久。做好当兵蹲连的“下篇文章”,关键在于始终保持机关与基层的紧密联系,始终建立领导和机关干部与基层官兵的深厚情感。领导和机关干部不能当兵蹲连时一个样,回到机关后又一个样,要始终坚持扑下身子、放下身段,使大兴调研之风、大兴实干之风成为常态。
当兵蹲连不是一阵风,帮建基层没有完成时。领导和机关干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、改进工作作风,少在办公室想问题,多下基层找办法,通过多样的手段不断了解基层官兵的需求期盼,在行动上为基层办好实事,真正把基层建设得更加坚强。
本文刊于5月12日解放军报06版